坊间好像流传着不少鉴别葡萄酒身价的“小妙招”,比如酒瓶瓶底的凹陷越深葡萄酒的品质就越高。那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曾经,凹槽是好酒的标志
酒瓶下方的凹槽,术语称为“碹底”,据一些研究发现,这项发明一开始是为了更好的存放葡萄酒。
一方面,多年前玻璃瓶都是由人工吹制的,受到工艺的限制没有办法将瓶底做得光滑、平整,如果把瓶子弄成平底的很可能会凹凸不平,这样就不利于葡萄酒的放置。而如果底部有了凹槽就能够减小瓶底与放置面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了酒瓶倾倒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由于早期的葡萄酒酿造工艺比较落后,用来过滤果皮跟残渣的工具是简单的木编式的滤网,去除杂质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葡萄酒在瓶中陈放一段时间后会形成较多的沉淀物,包括色素、单宁以及酒石酸形成的酒石结晶等。这样,有凹槽的酒在饮用时倒出就能得到比较澄澈的酒液,因为沉淀物在重力作用下沉积在了凹槽与瓶壁之间的缝隙里,只要在倒出时多加留意就可以将沉淀物留在瓶内。
一般来说,需要长时间瓶陈的葡萄酒都会采用碹底瓶,陈年所需的时间越长,凹槽越深。法国人按瓶底凹陷程度的不同,将酒瓶分为平底瓶(矮瓶)、中深瓶喝高深瓶(高瓶),矮瓶用来封装地区餐酒,高深瓶用来存放AOC级别的和需要瓶陈5—10年的葡萄酒。所以,在过去,是凹槽确实是用来区分高级酒和普通葡萄酒的方法。
现在,凹槽已不完全代表好酒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机械吹制和挤压成型的玻璃瓶渐渐替代了人工吹制的玻璃瓶,瓶底比以往更光洁、平整,且现代化的过滤技术和低温结晶技术的出现,使得葡萄酒的清澈度有了大幅的改善。技术的进步让人们可以放心地使用制作成本更低的平底瓶来代替厚重的碹底瓶。如今平底瓶已经被广泛用在各类葡萄酒的封装上,以法国葡萄酒为例,在波尔多,越来越多高肩平底的酒瓶被用来存放赤霞珠、梅洛以及长相思葡萄酒。但是随着葡萄酒市场的日益壮大,不少酒商为了迎合大众对葡萄酒的错误认知,比如瓶底凹槽越深越好,软木塞比螺旋盖好等等的这些想法,还是会使用碹底瓶封装,以扩大自己在市场占据的份额。所以
对于现代的葡萄酒来说,瓶底凹槽越深酒越好这样的说法是不完全正确的。
凹槽的作用
那凹槽是不是会遭到淘汰?其实也不是的,在现在看来凹槽可以帮助人们更稳的拿葡萄酒。
托着瓶底拿酒的时候,手很自然的就会伸到凹槽里,酒也就不容易手滑了。
用来陈年的酒能选用有凹槽的,因为方便沉淀物沉积,等到饮用时更便利。
有了凹槽,葡萄酒瓶的表面积更大了,那在冰冻时跟冰块的接触面积也就更大,所以葡萄酒也能更快地冷却。
有了凹槽,酒瓶也变得更容易清洗了,往瓶子注水时水能更均匀地布满瓶底。
而且在大批量储存或运输葡萄酒时,瓶底的凹槽能作为葡萄酒堆放时的支撑点,使酒瓶间不易打滑、磕碰,更容易堆放。
凹槽与平底各有各好处
而平底瓶相对碹底瓶来说所耗费的玻璃材料更少,有利于生产者缩减成本;且平底瓶的质量更轻、瓶型更小,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所以到底是用碹底瓶封装更好还是用平底瓶封装更好,并没有定论。
可以确定的就是瓶底有没有凹槽已经不是用来鉴别葡萄酒质量的标准之一了。